华夏时报记者张智北京报道
6月是传统生产淡季,但今年,PMI却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企业生产仍在加快扩张。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月回升,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6月份,制造业PMI升至49.7%,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在解读数据时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
不仅是制造业PMI,数据显示,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也分别上升0.2和0.3个百分点,为50.5%和50.7%。这意味着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
“6月制造业PMI表现好于市场预期,结构上依然是生产指数恢复更好。”申万宏源证券(000562)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市场人士预测,下半年,经济复苏的力度会进一步增强,制造业PMI也有望回升至50%以上的扩张区间。
连续两个月回升
当前,随着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经济复苏的力度有所增强,我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
“6月制造业PMI延续回升,边际上行0.2pct至49.7%,好于市场预期的49.3%。主要分项中,生产、新订单指数均在扩张区间,边际分别上行0.3、0.4pct至51%、50.2%。产需对比看,生产指数在上月50.7%的高基数上进一步上行,而新订单指数高于荣枯线0.2个百分点。”赵伟表示。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徐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6月多个分项指数同步释放积极信号。除从业人员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前值下降,其余11个分项指数均边际上行,上升幅度在0.2到2.6个百分点之间。
“从行业来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专用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相关行业产需释放较快;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市场活跃度仍显不足。在产需回升的带动下,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赵庆河表示。
总体来看,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结构上延续内需订单的修复程度好于新出口的格局。6月,内需、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有回升,其中,内需指数上升0.4%至50.6%,上行幅度超过新出口订单。
不过,赵伟发现,从高频指标来看,6月外贸货运量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至-3.5%,说明“抢出口”的强度持续减弱,后续出口回落的压力仍较大。
从重点行业来看,三大重点行业继续扩张。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4%、50.9%和50.4%,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高耗能行业PMI为47.8%,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一个亮点是,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相关行业产需两端较为活跃。
从价格来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4%和46.2%,均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改善,特别是受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明显回升。
政策将持续形成支撑
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景气度基本稳定。
“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持续运行在扩张区间。结构上看,投资相关建筑活动是整体非制造业景气度上行的主要支撑。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徐超表示。
从数据来看,6月,服务业PMI边际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1%。赵庆河表示,随着五一、端午节日效应消退,与居民出行消费相关的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不同程度回落,市场活跃度有所减弱。
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较为乐观。相比之下,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一个亮点是,建筑业PMI大幅回升,其中基建施工进度较快。6月,建筑业PMI回升1.8个百分点至52.8%。
“结构上,土木工程建筑业PMI为56.7%,连续三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近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持较快施工进度。高频指标中沥青开工率与基建投资更相关,且领先投资3个月左右;去年10月以来,沥青开工率同比大幅回升。相比之下,地产施工进度可能偏慢,水泥与螺纹钢消费量等与地产投资更相关的高频表现较弱。”赵伟表示。
展望后续,制造业景气有转弱的风险,后续需重点关注增量政策对内需的支撑效果、以及企业预期的边际变化。
赵伟表示,随着设备更新周期逐步退坡,出口链生产走弱,制造业景气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近期扩内需政策再加码,5000亿元服务消费再贷款、准财政工具已对服务业投资进行部署,服务消费、基建投资或加快修复,有望对企业和居民预期形成支撑。
首选配资炒股网
广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